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县文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成效
(一)文物保护和利用
1.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全面完成了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对禾丰文昌阁、东迳红军标语、下坑红军标语、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丁荣昌故居等6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加固修缮及捡漏。正在启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安防工程等4个项目。
2.争资争项工作。积极做好文物保护经费的申报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经费保障。2021年争取文物保护国家专项资金总计4456.74万元。同时,做好大龙红三军团旧址等4处红色标语保护项目和“十四五”时期拟开展的长江文物保护重点推进项目:需岩摩崖石刻、人和土围保护工程申报工作,编制了需岩摩崖石刻保护维修设计方案。
3.文物展示利用工作。一是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江西赣州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陈列展示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组织业务人员以及聘请退休干部熊佐同志,编写了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暨毛泽东旧居、红四军物资保管处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1处旧址陈展大纲。二是丰富陈展内容,更新展示手法,提升革命旧址旧居陈展水平。对登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等2处附室陈列进行了陈展提升。三是引进民间资金,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对曾雍雅故居进行了附室陈列。四是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基础设施,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
目前,各乡镇党委政府将23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纳入“五美”乡村建设点,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新建了停车场、广场、旅游公厕,新修了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使各革命旧址旧居成为了我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振兴发展等的重要基地。
4.馆藏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一是完成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完成了馆藏珍贵文物586件藏品电子建档工作;三是完成了于都县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汇总表填报工作;四是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借展5件文物的借展报备及交接工作。
5.做好我县项目建设中文物分布核查工作。核查认定了《赣州东500kV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站址》等线路工程路径走廊沿线、选址的地表文物分布情况。及时对县人大、政协的关于沙心乡、黄麟乡等红色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关于加快加强对小溪乡桃枝村需岩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的和《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的议案、提按进行答复。为编制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立法项目建言献策。
6.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一是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同时,在梓山镇张军村——曾雍雅故居举办了“曾雍雅将军生平展开放仪式”。还在中央红军长征地纪念园举办了“毛泽东像章展”。二是6月24日,举办纪念《爱莲说》在罗田岩首发958周年活动。
7.文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全县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文物安全。今年,及时制止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篙寨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保护范围挖地基的违章建房事件。二是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人,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制作并悬挂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2处(126个点)文物安全公示牌。
(二)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
1.积极做好于都县红色标语优秀工作案例和禾丰红色标语示范展示点申报材料工作。2021年3月,于都县“红色标语保护利用+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教育研学”案例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江西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优秀工作案例”;于都县禾丰红色标语示范展示点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江西省红色标语示范展示点”;肖军同志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江西省红色标语守护人”。
2.红色标语成果转化工作。一是2021年3月,编印了《于都县红色标语资料汇编》15套,每套19本。二是对于都县红色标语的历史事件、内涵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红军攻打白色据点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初步调研和资料梳理。
(三)文物征集工作
为丰富馆藏文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走访红军代,广泛征集文物。一是4月21日,在宽田乡杨公村委会征集到恐龙蛋化石10枚。二是接受了于都籍老红军陈金明、陈光明亲属陈怀英、陈怀镇捐赠的红军陈金明、陈光明的遗物并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举行了捐赠仪式。接受了红军烈士钟洪德后代钟健等捐赠的实物;赣州书法院捐赠的书法长卷等。今年,共征集文物75件/套。
(四)开展“学党史转作风促发展”和建党百年活动
1.结合我县“学党史转作风促发展”活动,开展了长征文化调研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了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的路线,同时,进一步挖掘了长征历史和红色故事。为我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2.积极参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江西省文博系统“跟着红歌学党史”合唱展示活动。6月10日,我馆合唱的“红军渡长征源”歌曲荣获全省文博系统“唱着红歌学党史”合唱展演三等奖。
(五)宣传教育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每周组织讲解员进行业务与理论学习,积极组织讲解员参与省宣组织的线上党史学习。3月15日——19日,邀请语言专家欧亚缃老师来馆授课,提升讲解员语言水平。同时协助举办了三期全县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助力全县导游讲解员水平的提升。
2.积极组织讲解员参与对外宣传推介活动,扩大纪念馆对外影响力。讲解员谢晶、钟雪燕先后抽调参与红土情深·嘉游赣广州、深圳推介会、红土情深·嘉游赣珠海、中山推介会、2021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随车讲解、2021年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场会随车讲解、2021年全国工商联携手知名民营企业助推赣州革命老区振兴大会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随车讲解、“兴产业促消费、庆丰收感党恩”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随车讲解、“万山红遍重上井冈”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赣州馆讲解等。钟敏参与省妇联“赣鄱巾帼心向党,扬帆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
3.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积极组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及社教活动。一是先后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元旦、牛气冲天——纪念馆里迎新年、欢欢喜喜过元宵、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红领巾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快闪活动、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我为祖国添色彩 百米长卷画百年”主题绘画活动、长征纪念月活动等。二是举办了翰墨长征源书画展、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图片展和毛泽东像章展。三是积极开展线上红色文化宣讲和红色文化进乡村、社区、学校、单位、军营。截止目前,共完成各类主题及社教活动20余场,开展线上及线下红色文化宣讲270余场。
4.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采访拍摄。先后参与江西电视台、南昌广播电视台、天津卫视、新华社、文旅中国、央视军事报道、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频等栏目采访拍摄。同时,钟敏、胡晓琼报送的《一盏温暖人心的马灯》、《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一口带枪眼的行军锅》入选中宣部《党建》杂志。肖婷婷写作的《红色书籍启蒙成长,点亮家教底色》在《中国妇女》——“红色阅读日 传阅好家风”栏目刊发。
5.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四个自信”。一是把传承长征精神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为全县100余处革命旧址录制音频,并制作成二维码,在革命旧址,观众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丰富的讲解内容,方便观众参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二是10月开展长征纪念月活动,根据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的时间节点,以旧址和乡村变化发展为载体,进行实地采访录制拍摄视频,共推出八期《长征纪念月专辑》栏目。三是拍摄“翰墨长征源”书画展宣传视频、长征源头话初心栏目——为大家线上讲述《印象·于都》丛书之《长征起点》,共录制了二十八期作品。截止目前,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数量由2020年的5344人增长到现在的16182人,增长率为202%,推送推文约160条,阅读总数160000次。
截止目前,接待观众达94.75万人次。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文物保护和利用
1.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作。做好于会瑞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于都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出发地八大渡口遗址遗迹总承包(EPC)项目、罗田岩石刻保护维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安防工程等4个项目。
2.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做好江西赣州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陈列展示项目: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暨毛泽东旧居、红四军物资保管处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1处旧址的陈展工作以及黄经耀少将生平事迹展、丁荣昌少将生平事迹展工作。
3.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4.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一是完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二是划定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工作。三是做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相关工作。
5.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二)文物征集和调查研究工作
1.开展文物征集工作。
2.开展长征文化、理学文化、红色标语等调查研究工作。
(三)陈列宣传教育工作
1.围绕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举办3-5个临时展览。
2.依托爱教基地和公众号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
(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加强日常业务培训,开展“传帮带”工作。
2.请专家、学者来馆授课以及选派人员到外地学习。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
2021年11月19日